發布日期:2021-05-13 瀏覽次數:196
個人欠款糾紛收賬,找常州催收公司解決就真的靠譜嗎?需要注意什么?有時現實殘酷,很多合理合法的債務,比如拖欠貨款、比如熟人借錢、比如拖欠工資,當債務人耍起了老賴,債權人可以想到的解決方法非常有限。相比起找法律渠道,很多人都選擇了求助常州討債公司,他們覺得“以賴治賴”的方法會更加快捷有效些。合理合法的債務,找常州催收公司去討要,靠譜嗎?那么,找常州催收公司解決就真的靠譜嗎?需要注意什么?帶著這一疑問,小編向某催收行業老司機請教,方知這行的水有多深,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委托催收可能存在的風險點。
個人債務清欠的手續:
清查對現有債務組織專項清查,摸清底數。然后建檔收集每筆債務的原始憑證,登記項目名稱、當事人、經辦人、負責人,做到一債一檔。接著就是認證在充分調查掌握確鑿證據資料的基礎上,對每一筆債務加以客觀認證。最后入賬對于已認證未入賬的債務,經財務部門審核,報公司辦審定后登記入賬,對于沒有認證的債務暫不納入還款計劃。然后進行規范管理。
1、法律風險。
A、非法經營。有些催收公司并沒有正規的營業執照,只是幾個人成立的一個催收小團伙,搞個工作室什么的就承接業務;還有些公司雖然有營業執照,但是經營范圍并沒有催收的業務許可,只是掛著財務咨詢之類的名號。像這類公司,根本就沒有催收的資格,不管是用什么收到,都是違法的,作為委托人來說,將自己債務交給他們,不僅要承擔要不會錢的風險,還要承擔非法要債的風險(因為委托協議已經沒有法律效力)。
B、連帶責任。有些催收公司使用一些非法手段,萬一出現什么問題,委托人是需要承擔連帶責任的;就算簽了委托協議,明確了雙方權利義務,如果真的出現大問題(比如說暴力致死、重傷殘疾、逼到債務人自殺),想扯清關系很難,特別是如果催收公司在出問題后跑路了的情況。很多催收公司在跟你談合作的時候,信誓旦旦說都是合法手段,真正到了開展業務的時候,多少都會跑偏。
合理合法的債務,找催收公司去討要,靠譜嗎?
2、行業道德風險。
A、協議陷阱。在協議上設置一些陷阱,比如沒有明確催收人的手段范圍,比如出現全權委托字眼,比如沒有明確委托截止時間(容易造成催收公司無限期壟斷債務追討權利)等等。協議上的“坑”往往是由于故意漏掉某些重要約定,或者使用模棱兩可的詞語描述,讓很多非法律專業人士很難看得出來。
B、操作風險。這個手段就多了,比如拿著委托書和債務人達成某種協議,“吃完原告吃被告”;比如收到錢說沒收到,將收到的錢挪為他用,拖個一年半載才給回債務人;比如收到錢后,卷款跑路等等。
3、費用風險。
A、前期費用。不少催收公司會要求委托人先支付一部分的前期費用,或是訂金或是預付款,或是差旅費或是定位費等等。
這種操作有兩種陷阱:一是萬一錢要不回來,這些費用也只能列入催收公司的業務收入了;二是一旦委托人允許這種費用存在,那么后面會時不時地再跟委托人要點,他們會告訴你:債務人比較難纏,我們花了大量人財氣力,現在差不多搞定了,但是公司墊的錢太多了,繼續給點委托款,放心,最終我們會在收費里抵扣的。這樣不僅可以提前多收點錢,也可以拖住委托人——畢竟你已經給了這么多,不會隨便終止委托協議的。
B、巧設名目追加。有些催收公司在接近成功的時候,往往會想方設法再跟委托人額外要上一筆費用,名稱由頭花樣百出;更過分的是,那些已經拿到催收賬款的,以此為依,明目張膽跟委托人再次討價還價,提高收費,讓委托人很難不從——除非你想再次花時間過招更專業的“老賴”。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評論